2018-03-16
八掌溪畔的鄉村小鎮裡,一半的面積是養殖魚塭,以及零星的農業生產。其中,種植哈密瓜是少數賴以為生的重要經濟作物。兩姊妹的母親在她們很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家人是目前唯一的依靠,爸爸打零工為生,叔叔一家從事哈密瓜運輸工作,阿公、阿嬤平時幫忙農務,除了瓜果採收的季節特別忙碌,姊妹倆平日過著純樸且充實的生活。
阿嬤擁有一身好手藝,無論粽子、紅龜粿都難不倒他,個性爽朗海派,樂於敦親睦鄰、照顧需要幫助的人。姊妹倆從小也耳濡目染,向阿嬤學習笑看人生的簡單快樂,雖然媽媽不在身邊,也不會自怨自艾,排滿一桌的獎狀包括總統獎、企業獎等,都是他們力爭上游努力的證明,家裡種植的豐美蔬果,可以換來隔壁魚塭肥美的漁獲,農村的生活簡單、心靈富足的快樂無法取代。 倒地鈴撲天漫地的肆意茁壯、互相依附,開出的一顆顆鮮艷欲滴的玲瓏果實,像粽子一樣緊緊的結成串,每一個蒴果,僅僅包覆着可愛的小珠,互相依附纏繞,展現強韌的生命力。偵菱和楨貽兩姊妹,充滿靈氣的大眼睛,專注著聽慧穎老師的解說,一面蒐集種子,想要送給遠方來的客人。偏鄉長大,學校資源有限,足跡踏遍全臺灣,若不是老師的帶領,孩子的機會不知道在哪裡。 老師鼓勵孩子觀察身邊事物,並帶著孩子實地走讀鄉村,透過寫作、畫畫、投稿,表達所見所聞,偵菱擅長寫作,楨貽喜歡畫畫,筆觸活潑、生動,是堂姊指導的畫風,剛開始描繪最親愛的家人,阿嬤和姊妹的情感,透過畫筆一覽無遺。偏鄉孩子最需要的是自信和機會,老師把資源帶到學校,為孩子開拓新視野,姊妹倆也很爭氣,努力投稿國語日報,賺取的獎金能夠貼補學費,更重要的是受到肯定的榮譽心。 多年來,姊妹在家人的愛和關懷中長大,二人成熟懂事、孝順長輩,自動自發幫忙家務,因此受到獲得靈鷲山慈善基金會普仁獎的肯定。看似不完整的圓,楨貽打球一桿揮去,飛得又高又遠,和落日的晚霞一起消失在天際。
您覺得這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