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第11屆的「普仁獎」,由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住持心道法師所創辦,專門獎勵優良德行、有志向學,卻家境清寒的國中、小學生,多年來資助了二千多位學童,在全台各地建立了現代學童的品德典範。1月19日上午,台北市的普仁獎頒獎典禮於中山區公所行政中心大禮堂舉辦,上百位志工菩薩的發心籌備,來自各方的善心匯聚、眾緣合和,一場溫暖人心的頒獎典禮順利展開,陪同領獎的家長或老師深受感動,一連串精彩的音樂舞蹈表演,更是為了祝賀普仁獎的孩子獲獎,其中一組表演團體「TYA」來自台北地下街,他們聽聞普仁獎孩子的獲獎事蹟,專程前來義務演出,為普仁獎致上最崇高的敬意。 典禮當日,現場來賓雲集,包含靈鷲山護法會副會長何語、前法務部部長葉金鳳、合庫金控總經理尤錦堂、進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蔡信夫、良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芳如、台北市菩提婦女會會長劉淑貞、立法委員羅淑蕾、台北市議會副議長周柏雅、議員厲耿桂芳、議員林國成、議員梁文傑、台北市社會局長王浩、台北市教育局長林奕華、中山區公所副區長吳瑞珍、兵役課課長許水生、中山區各里里長以及多位國中小學校長,以實際的出席行動,給予這些逆流向上的孩子們支持,將溫暖人心的「普仁」小太陽普照社會各角落,讓更多民眾效法其善行,為他們喝采。 台北市的普仁獎在2013年的9、10月開始受理報名,收到了超過150份國中、小學的教師推薦函進行初選,由家訪志工團隊於11月間一一到初選者家中、學校訪視,針對家庭狀況與學生提供的書面資料做嚴謹的審查,複選出台北市普仁獎的60位得主,於19日的頒獎典禮公開表揚。每位得主均獲頒鼓勵獎狀、獎牌及新臺幣5,000元的獎金,讓這些身處困境仍努力向上、向善的孩子受到肯定,並且發揮同儕間的典範作用,讓未來的主人翁們能有學習的表率而使整體社會發展能更美好;也希望能鼓勵普仁小太陽,繼續有勇氣走在充滿挑戰的路上,未來能將知足感恩的精神回注給社會。 妙用法師致詞時,首先帶來心道法師的感恩,感恩所有護持普仁獎的菩薩大德。他提到,靈鷲山慈善基金會長年推動普仁獎,期望從實質的獎勵中,萃取出讓社會更光明的元素-「品德」,所有普仁獎的孩子心中都存著正面力量,他們敬佩的往往不是偶像明星,而是與他們日夜相處的父母長輩,謹守本份、懂得感恩與知足,這份與眾不同的正向特質,讓他們在愈惡劣的環境,激發出的潛力更加強大。長年護持普仁獎的合庫金控,由總經理尤錦堂先生代表出席,他表示自93年推出靈鷲山富貴卡,直到今日的普仁獎,合庫能與靈鷲山合作推動社會公益,使社會充滿普遍仁慈,感到非常榮幸。尤總經理更強調「品德是為人處世的一切根本。」鼓勵所有獲獎的孩子,堅持自己的信念,未來一定獲得大成就。 今年度台北市普仁獎共有60位得主,靈鷲山台北講堂從中推薦3位進入全國普仁獎決選,他們分別是東湖國小的林家盛、大里國中的朱家玄和木柵國中的鄒欣潔。自幼雙親離異的家盛,與外婆、母親和妹妹相依生活,家中缺乏穩定經濟來源、生活艱苦,但他並不因經濟困頓而感到悲觀,反而養成了不畏艱辛、力爭上游的性格,靠著樂觀積極的本性,為家人付出、與同學相處融洽,還在五年級和六年級時擔任班長,是同儕之中的學習典範。頒獎典禮上,家盛靜靜坐在台下,不時看顧著年幼的妹妹,或是將手中的獎牌掛在妹妹的脖子上,逗妹妹開心,友愛之心溢於言表。 家玄也是來自父母離異的家庭,他總是正面地想:「這是父母讓我們學習獨立的機會,學習讓我和弟弟都能照顧好自己。」家玄平時會主動蒐集申請獎學金的管道,或是以優異的成績單在附近廟宇換取白米,他說,申請獎學金都是為了減輕爸爸的負擔。正面積極的家玄,在同學請假時,主動自發擔起同學的清掃工作;在同學言行違規時,直言不諱勸誡同學;在同學遭受不平時,更會挺身而出扶持同學。而欣潔來自一位新移民媽媽和五個女孩所組成的六口之家,家境艱辛可想而知。雖然母親的求職不甚順遂,但仍舊堅持做好這微薄卻辛苦的清潔工作。欣潔看到媽媽對生活的毅力,耳濡目染讓她更加努力學習,小小年紀的她立志考上台大,認為取得光明前程,才是讓媽媽與姊妹過好日子的唯一方式。 2003年靈鷲山慈善基金會開辦第一屆「普仁獎學金」,早期鼓勵對象是家境清寒學子,隨後體認到「心貧窮」才是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故轉以「獎勵品德」為選拔標的,希望將注重成績導向的傳統價值觀,轉為培養品德為依歸的教育理念。普仁獎創辦人心道法師說:「這是一個普遍仁慈的獎,有感於台灣社會的功利主義,要將愛填滿現代人貧窮的心靈。」心道法師曾為滇緬童兵,深刻體驗貧窮之苦,認為唯有教育一途才是脫貧的最佳途徑,因此心道法師更希望普仁獎不僅是一份獎學金,更希望藉由獎勵、表揚、推廣品德的過程,呼籲社會大眾共同重視人格養成中的品德教育。
您覺得這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