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普仁獎台北頒獎典禮, 25日上午在靈鷲山台北講堂舉行,活動現場貴賓雲集,包括台北市社會局許立民局長、教育局科長、及各界教育人士皆共襄盛舉。普仁獎之宗旨在於藉由獎勵和表揚品德優良學子,來促進社會良善風氣之開展,並推動品德教育的落實。經由嚴謹的初選、家訪、複選流程,本屆一共有56位學生獲獎。 此屆獲選台北市普仁獎的其中一位同學吳珮均,她在幼時因故變成單親子女,母親也因一場車禍而截肢,失去原本的工作,兩位姊姊相繼休學工作貼補家用;由於工作忙碌,母親曾託人照顧年幼的珮均,但寄養過程卻造成珮均內心不安定,使她的個性變得怯懦、內向,並因此受到同儕排擠。這些現象直到五年級時遇到一位熱心的好老師才有所轉變,這位熱心的老師不僅指導她朝繪畫及運動方面發展,並鼓勵她參加多項競賽,而努力的珮均也不負眾望地獲得了優異的成績;這些經歷為她帶來生活的信心,使她比以前活潑開朗,重新成為一個勇於追夢、築夢的孩子。 珮均在現場與眾人分享生命故事時,對學校老師的栽培與開導,以及一路上幫助過自己的人,深深地表達了感謝之意,此外,她更以「在逆風的地方,更容易學會飛翔」這句座右銘鼓勵與她同為弱勢的孩子要堅強面對困境。一同上台的珮均媽媽也提到,雖然單親家庭曾讓自己感到自卑,但年幼的珮均卻會反過來安慰自己,讓她感到非常貼心,並且由此轉化心境,正向面對未來的人生。 另一位得獎的的李宜真同學,從小父母離異,她原本與三個姐姐跟著母親生活,不料母親因意外往生,幸有「叔叔」李基銘先生願意接手照顧她們的生活起居。雖然與宜真四姐妹毫無血緣關係,李先生卻盡心盡力提供宜真與姐姐們生活課業一切所需,讓她們無憂無慮地讀書成長,五年多來,宜真不但通過鋼琴檢定,也加入樂觀助人的童子軍團隊,積極光明的個性與一般的孩子無異。 宜真在分享中表示,感謝叔叔當初給自己跟姐姐溫暖的家庭環境,也讓自己有學習多項技藝、拓展生命視野的機會;隨後一同上台分享的李基銘先生也表示,當初接手負責宜真與姐姐們的生活,從黃金單身漢瞬間變成單親爸爸,雖然遭到許多異樣的質疑眼光,然而他依然堅持信念,毫不退卻地將四姐妹視如己出般照顧,今天看到過去怯於面對人群的宜真能在大眾面前侃侃而談、大方分享生命經驗,這樣的變化讓他感到意外,也十分欣慰於宜真的成長,更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擔任評審的北投區新民國中柯淑惠校長在致詞時表示,在評選過程中,許多學子的故事每每讓評審們感到心疼不捨,而每位受獎的普仁小太陽們都得來不易,他們表現出生命的韌性與光輝,值得做為大家的榜樣,更期許他們未來在人生道路上能持續發光發熱,不斷地散播人性中的良善與堅強。在之後的受訪中,柯校長更強調,普仁獎著重品德的特點鼓舞了許多教育工作者,校長也提到,如果有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們的心性就能沉穩,懂得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並且在未來的生活或工作環境中更有勇氣與能力面對困難與挑戰;這一點值得所有在教育崗位上辛勤努力的師長們深思。 每一份報名表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些故事透過普仁獎的發掘而展現出令人動容的深刻內涵,而每一位普仁小太陽樂觀積極的生命態度,更照亮並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2003年起,靈鷲山慈善基金會開辦第一屆「普仁獎學金」,早期鼓勵對象是家境清寒學子,後來發現「心貧窮」才是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故轉以「獎勵品德」為選拔標的,希望將成績導向的傳統價值觀,導向以培養品德為依歸的教育理念。創辦人心道法師認為「普仁獎」成立的宗旨,是以「生命教育與品德教育」做為主要的推廣精神。長久以來,源於現代世界的種種跌宕不安,對於生命的重視與愛護成為這個時代的關鍵課題,也讓「生命教育」備受重視與討論,因此靈鷲山期望透過普仁獎能結合更多社會大眾的力量,延續對生命的關懷,讓這份愛與感動不斷地傳揚。
您覺得這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