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風雨雨未曾改,歲歲年年還依在。枝葉不管飄何處,根莖永遠故鄉長。遊子心,馬祖情,心中永耀小太陽。 文/連江區普仁獎輔導委員潘茵茵老師 2022.04.21
緣起
馬祖是我的故鄉,我出生在西莒,成長於北竿。五十多年前當我還是小女孩的時候,在因緣際會下,當時駐守馬祖的謝尊陸將軍發出善心(後來他收我為義女),為了讓我接受更好的教育,帶著剛上國一的我從馬祖來到臺灣,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義父時常諄諄教誨我:「做人要量大福大。」感念在生命中每一個幫助過我的恩人,我心中常想:「他日有成,一定也要回饋社會,幫助更多的人。」適巧10年前,馬祖前縣長楊綏生(我的姨丈)特別重視品德教育,催生牽引以獎勵品德為選拔標的的靈鷲山普仁獎,就是這些因緣驅使我起心動念,想為家鄉的進步美好盡點心力。於是每到年底,如候鳥般,我總會飛回故鄉馬祖探尋「普仁小太陽」。
尋訪馬祖小太陽
普仁獎的辦理過程十分嚴謹,先由學校推薦,接著進行初選、家訪、複選、決選。每年為了尋找「普仁小太陽」,在寒冷多雨的季節裡,我們不畏風浪洶湧,忍受暈吐、走遍南竿、北竿、莒光和東引等「四鄉五島」。緊湊充實、馬不停蹄的行程,不能說不辛苦。但能夠再度走在故鄉的街道巷弄,山路斜階;能夠重溫依舊如昔的人心與人情;能夠看到許多鄉親後輩,出外學成後返鄉服務,致力於馬祖的建設與教育,帶動故鄉的進步,在疫情嚴峻的時期裡,也能和臺灣一樣使用遠距多元的方式學習;尤其能夠藉由宗教和教育的力量,讓普仁獎小太陽在馬祖發出光熱,引領社會向上向善的能量,一切的倦累都化作滿懷的溫馨鄉情。心道法師說:「我們的人生就像泡沫一樣,但我們的愛與關懷就像花的芬芳,會讓無數人感動。」能夠把愛與關懷帶給家鄉的年輕學子,為他們的人生路點一盞燈,再多的付出也值得。
第五屆馬祖普仁獎得主羿臻說:「回想起當時四年級的我,面對家庭稍微拮据的生活……國小的班導為我推薦了靈鷲山慈善基金會的普仁獎,……第一次見到志工老師們,他們總是以笑容可掬的狀態來關心我和家人,使我的內心感到暖和的氣息。在他們的陪伴及支持下,自己的心態也改變了許多,更有毅力的去堅持信念,讓我的生活充滿了希望,也想讓自己更踏實的去充實人生。」現在國中生的她,也開始參與小動物的關愛捐助活動了。曾陪我家訪的緬甸華文教育服務團林語珊團長說:「普仁獎推動多年有成,看到各地區獲獎兒童的故事,以及他們堅毅的精神,沒有被環境打倒,真的很感動,這種有意義的表揚,將會是他們學涯中重要的力量。」是的,普仁獎曾給予這些小太陽動力,相信未來他們會繼續散發光熱,「普仁心,愛飛揚」,影響更多人,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
志工菩薩共成善業
在馬祖推動普仁獎十年,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前任的教育局邱金寶局長、現任教育處陳冠人處長和教育處團隊,各校校長、老師和關心教育的家長,由於他們的熱誠推動,才能找出散落各地的小太陽。尤其要感謝的是南竿的陳麗珠老師與北竿的王秀萍老師,她們在繁忙的工作中,還撥出時間,從收件到家訪安排,都親力親為,由於她們的用心,讓我們得以快速掌握每一個孩子背後有意義而感人的故事;每年她們還陪著我上山下海進行家訪,不曾喊過一聲累;還有抱病從臺北陪我做家訪的陳君健老師、語珊團長、世榮顧問……,十年來,靠的是這些志工菩薩們的發心,靠的是這些馬祖小太陽給我們的動力,其實他們才是成就我的菩薩。心道法師說:「小太陽代表溫暖與陽光」,這些師長志工們就是普仁小太陽最好的典範。
感恩與期許
十年,只是一個段落,不是一個句點。未來十年,我們仍要發揮與傳承「一念善心,更多善心」,再接再厲,薪火綿延。心道法師說:「付出與關懷皆是福報的泉源。」令生命感動的服務,並非單向的付出,而是雙向的收穫,以互助共濟的精神,以慈悲喜捨的無量心服務。感懷每一次遇到困難時出現的奇蹟緣遇,感恩漸漸發光發熱的小太陽,這些家鄉情緣盈滿胸懷,都是我生命中最溫馨、最踏實的感動。願我們的愛和關懷能為故鄉帶來陽光,讓馬祖小太陽持續普照,善業不斷連結,相信也能為我們的泡沬人生,映照出最美麗動人的虹彩。
您覺得這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