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教育新創組織的創辦人,因著自己對教育工作的熱情,還有學生時期諸多服務經驗,我一直期許自己能從事一份工作是「搭起生命間的橋樑,發揮教育最大的影響力」。本來應該中規中矩,成為一位國中公民科教師的我,在畢業前夕,獨自踏上緬甸這片土地後,有緣認識了當地許多令我佩服的教育前輩,我希望為他們做點什麼,回台後,毅然放棄公費分發機會,全心投身於海外偏鄉教育工作。
三年多來,一直聽聞靈鷲山心道師父與團隊,致力在緬甸的無私奉獻及教育志業。十分榮幸,在2020這充滿挑戰的一年,結緣靈鷲山,更受馬祖普仁獎推行委員潘茵茵老師之邀,踏上此次馬祖家訪行,就這樣,在秋末的十一月份,我來到了馬祖。
在教育界,不論海內外,相信大家都聽過許多獎學金計畫,以期嘉許學子們努力不懈,其中,更不乏對家庭遭逢特殊境遇或經濟弱勢困難者,給予多元的教育援助,只願勉勵孩子堅持學習。但如「普仁獎」這般特殊且意義非凡者,就相對少聞,不僅優先重視申請者的「品行道德」,更安排嚴謹的流程進行審核過濾,並搭配家庭訪視的關懷,真正讓孩子們分享著自己的生命故事,讓委員們有機會真正認識「小太陽」,更看見了背後支撐與陪伴他們的家,很真實,也很真誠,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好好的、靜靜的生活與學習著,最終更舉辦「全國獎」的頒獎典禮盛會,讓各縣市優選中的優選可以受到更大的鼓舞,也獲得交流借鏡學習的機會,無形中放大了「普仁獎」的周邊情感效益。
馬祖四天三夜的「四鄉五島」家訪行程,可謂緊湊且充實,真的要感謝眾人相幫,讓整趟旅途順利圓滿,交通安排皆流暢安全。尤其是北竿的秀萍老師、南竿的麗珠老師,從收件到家訪安排,親力親為,從她們親切口吻的介紹中,讓我們得以快速掌握這裡每一段有意義的教育故事。在這樣的舞台上,是由她們引領著孩子前進,我們盡力做好台下觀眾的角色,欣賞著這溫柔的改變力量發生。
而在這過程中,更有馬祖教育處陳冠人處長領軍,帶領科長、心理師、社工、學校教師等一行人加入,連續拜訪數位兒童,馬不停蹄,親自勉勵每一個需要的家庭,讓家庭及眾人體會到:「我們會是您們最堅強的後盾,只要帶著愛與和平的心,正向積極的態度迎向挑戰,未來必定陽光普照,仁愛世界!」我亦看見,凡是有意義的事情,若民間資源和政府後盾能齊力互助,從推動到落實,都將更有它獨樹一幟的完整性,這些不同立場與背景的交流,也能夠讓「意見被傳遞、需要被看見」,事後讓各方有了正向精進的根據。
此外,在家訪過程中,有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環節。
其一是受連日氣候不佳影響,海相不堪啟航,由基隆出發的台馬輪已經近17日沒開船,島上許多貨物補給因而中斷,何其幸運,在我們唯一預定的這日船就開了!家訪志工秉持著正向的精神,能夠實際踏上東引島,走入學生的家中,和他們對話談心,增加交流,就盡量不用網路視訊的方式取代。可以見得,老天爺與我們「同有此心」,讓我們的交通安排順暢而行!逆風往北,出港後,還是可以明顯感受到船身搖晃,這彷彿是一種離島生活的日常考驗,尤其是前往東引這趟路,真是難得,不愧為國之北疆。
其二是每一個「普仁小太陽」與家人的真摯互動,那真情流露的畫面,那一句「媽媽我愛你」儼然已然勝過千言萬語,還聽到了孩子們深刻明白「普仁獎是對自己品德的肯定」之初衷,真的要為他們豎起大拇指。當然,對比自己的成長經驗和過去在教育現場看見之現況,我很佩服這些「普仁小太陽」,總是第一時間想把獎學金留給家人貼補家用、減少負擔,再靦腆、再害羞,那也是為了自己親人著想的體貼。
第四日,我們著實不捨地踏上歸程,那天東引回南竿的船意外平靜,彷彿是在為我們送別,帶著充實的家訪資料、精彩的家訪照片,我會記得這裡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動容且珍惜。一路上,深為家訪志工的我們,真想為靈鷲山再做點什麼,把握時間,仔細討論許多「普仁如何更好」和「普仁關鍵精神」,而「普仁獎」在我心中最難得的地方,便是對「家訪」的堅持和落實,縱使它看起來這麼的勞累、奔波、費神,可也因此才能「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不再是透過紙本或平面去認識一個孩子,而是透過「緣」來讓我們相聚,讓我們都帶著這些能量,走向更好的明天。
謝謝靈鷲山的邀請,很高興有機會參與普仁獎家訪活動,馬祖小太陽們,我們下次又見!同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深切知道,我們都不只是侷限在自己的圈內做事情,而是用一種態度,在做好生活中有需要的每件小事。
2020年11月30日
您覺得這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