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讓更多品德良好的小孩被發現,讓更多優秀的小孩受惠……。」首次參與普仁獎評選的陳建豪師兄,在家訪過兩位普仁小太陽時,心裡對自己有更多的期許。
普仁獎是靈鷲山佛教教團每年推廣的重要慈善活動之一,十多年來深入探訪全國各地的弱勢學生族群,給予實際所需的援助與關懷,也為社會發掘不少品行優良的孩子們,他們或得罕見疾病,或家境困頓,或孤苦無依……,唯一不變的是,他們從不向命運低頭,努力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家訪時的震撼與感動
要讓這些孩子們在未來人生路上能繼續發光發熱,就得靠家訪志工們努力的挖掘,適時為他們送上生活的濟助以及精神上的關懷和勉勵。在成功大學任教的李振誥師兄,是普仁獎長年來從不缺席的重要成員,從初期至今,看過的資料不計其數,他感慨地表示,現今社會在大多數媒體呈現中,我們看到華服美食、豪奢用器,似乎全民生活富裕無缺,但實際上卻有許多學子仍在貧苦幽暗的角落不為人知;相較之下,他們刻苦自勉、勤學不輟的行為更加令人心疼。
擔任過家訪志工與評審的翟慧瑛師姐表示,一般人對於「清寒」或是「家境困難」有著刻板且距離感的想像,但真正面對入選者的家境,只能用「震撼」與「感動」來形容。她說親眼看見這些缺乏資源或遭逢變故的家庭、不肯放棄的家長與樂觀堅強的孩子,與其環境形成強烈的對比,讓她更加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基隆的陳建豪師兄則表示,雖然當家訪志工得暫放下個人工作,辛苦的親訪,但沒想到受惠的其實是自己,「這些普仁小太陽讓我學習到,不要輕易的向環境、命運屈服,要更能發揮自己專長。」
公平公正匯聚成暖流
心道師父說:「付出與關懷皆是福報的泉源。」家訪志工以慈悲心來發心服務,讓更多身處困境的學子得到援助與鼓勵。曾任國小老師的李靜玲師姐在普仁獎報名初期,就四處拜訪、聯繫台南區眾多學校,要讓更多的弱勢學童「被看見」,在送件時,她更是殷殷叮嚀老師們,希望身為關懷學生第一線的他們,多點細心地填寫相關資料,讓評委與志工更加詳實了解孩子們的背景。
家訪志工並非單向的付出,而是雙向的收穫,普仁獎評選的手續和家訪的過程辛苦且耗時耗力,但身為嘉義講堂普仁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蔡美玲師姐認為,能讓更多品德優秀的小朋友得到鼓勵及肯定,才是心裡最甜美的收穫。李振誥師兄則說,看到過去接受幫助的普仁小太陽們成長茁壯,甚至回到教團擔任義工、帶領更多小太陽們向上,是最為欣慰的事。
愛心與慈悲不是一瞬間的火花,點滴涓流才能終匯江河,嘉義的賴耀男師兄和李錫津師兄鼓勵更多善心人士投入家訪志工行列,讓每一位孩子都感受到人間不息的暖流,把普仁獎的光與熱散播到每一個角落。
您覺得這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