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仁獎源自靈鷲山創辦人『心道法師』的精神,切合社會、時代的需要,藉由嚴謹用心的甄選過程,選拔、表揚品德表現優秀的孩子。
自 2003 年以來,普仁獎選拔出了數千位得獎人,他們共同的特徵,都是:「用很深刻的言行,很樸實、很認真的做分內該做的事情。更難得的是,在困難的環境之下,還有一顆向上的心、一顆不但渴望被愛,也會去愛人的心!」這些平實而深刻的生命故事,訴說著「品德」如何在當代的環境裡落實和展現。
藉著普仁獎的舉辦,我們希望推動社會一起來重視生活中品德的落實。整個推薦、甄選的過程,就是帶動每一位參與者得到品德滋潤的過程;這些生命故事的發掘,不僅為了肯定、鼓勵這些難能可貴的孩子,更進一步希望藉著推動這份愛與希望,也讓現代的孩子們有可學習的品德生活典範!
Top
付出與關懷,皆是福報的泉源。──心道法師
「普仁獎」為心道法師於二○○三年所創設,由靈鷲山慈善基金會辦理。「普仁」,緣起於靈鷲山開山大和尚心道法師的另一法號「普仁」。心道法師從小為孤兒。早年因戰亂飽受顛沛流離、貧窮孤潦之苦,深知只有教育一途才是脫貧的最佳途徑,因而設立「普仁獎」,號召四眾弟子秉持著「慈悲與禪」的宗風幫助學子。「普仁」為普遍的仁慈,亦有「普遍的仁子」之義,期望社會大眾能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幫助弱勢族群,讓社會遍佈胸懷仁心的「仁子」,成為散播愛的希望種子。
「普仁獎」對學生在實質方面提供獎助學金,同時更加肯定學校及家庭對學生品德的影響及生命教育之重要性。靈鷲山相信普仁獎的徵選過程同時也是一種社會教育的形成,而每一個受獎的品德優秀學生,都是身處逆境卻能實踐孝道、友愛手足、尊敬師長,種種的表現都值得向社會大眾推薦。「普仁獎」期待喚起社會對品德的重視,帶動社會整體和諧,導正目前社會與教育觀念之偏差,除了著重學生的智育發展,更要關注品格德性的養成與延續,落實生命教育的推動,同時鼓勵德性優良之學子完成學業,成為自利利人之社會棟樑。
靈鷲山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成立於 1993 年,以生命關懷為主要服務宗旨。
成立之初,本著教團開山和尚上心下道法師:「用關心、愛心、慈悲心來服務社會」的理念,以道場所在的貢寮鄉主要服務區域,提供當地的獨居老人與弱勢家庭關懷、義診及清寒獎助學金等服務。 2003 年觀察社會變遷,體認「心貧窮」才是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故設立以「獎勵品德」為選拔標的的「普仁獎學金」希望藉由獎勵、表揚、推廣品德的過程,進而促進社會崇尚品德風氣,推動社會一起來重視生活中品德的落實。
1993
• 頒發清寒獎學金,濟貧助學
2003
• 命名普仁獎學金
2005
• 確立選拔及舉辦模式
2010
• 更名普仁獎,推動生命教育,樹立品德典範 • 設置全國獎,並舉辦全國性頒獎活動
2015
• 推動各地區成立普仁獎推行委員會 • 大幅增加全國奬名額及奬學金,並倡導「正面、積極、樂觀、愛心、願力」五德精神
2018
• 致贈積極推薦學生參選且屢屢獲獎學校「推動品德教育楷模」感謝狀
為推廣目標,故邀集社會賢達對於品德的評選方式進行研討,確立了目前以佛法「五戒六度」為核心精神,再以現代化的詮釋方式,設計品德了自我評量表及他人評量表,並輔以「家庭訪視」的方式,對於學生的家庭實況及品德行為進行實地的訪視,逐一建立普仁獎的形象識別及標準化評選程序,故能在全省各縣市加速開辦普仁獎學金。
2011年首次針對2010年度地區普仁獎得奬學生,進行全國性的評選,共選出20位全國獎的得主,並頒發普仁全國獎, 同時決定將「普仁獎學金」正式更名為『普仁獎』,我們希望它不僅只是一份獎學金,而是有品德推廣實質內涵的「普仁獎」,代表的是深獲社會肯定的榮耀。且未來不僅在國內舉辦,更希望以全球為目標。
2015年起大幅增加全國獎得獎名額及獎學金,並鼓勵以"正面.積極.樂觀.愛心.願力”五德精神,來幫助學子成為社會未來的棟樑。